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
A型核纤层蛋白决定细胞核的大小及形状,与细胞核的稳定性、染色质结构以及基因表达有关.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是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许多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突变位点.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细胞核膜破坏,核纤层蛋白与其他核膜蛋白、染色质连接异常;进一步引起心肌细胞功能失常,影响转录、染色体的构成和细胞收缩功能,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
作者:阳茂春;马国添 刊期: 2007- 03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多向性效应及其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病死率的作用.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他汀类具有作用多向性效应,可以防治20余种疾病,其中多数与调脂作用无关.......
作者:张树俭;宋文宣 刊期: 2007- 03
-
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研究进展
着重阐述踝臂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多层螺旋CT、运动心电图等无创性检查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强调无创检查对冠心病的初筛及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龙曼云;朱立光 刊期: 2007- 03
-
药物支架晚期血栓
药物支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但近药物支架晚期血栓的问题倍受关注.现就可能导致药物支架晚期血栓的因素及支架的发展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刘长红;刘毅;赵树武 刊期: 2007- 03
-
缝隙连接重构和室性心律失常
缝隙连接是心肌细胞间直接联系并交换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许多心脏疾病中,心肌组织都有缝隙连接的改变,即缝隙连接的重构.缝隙连接的含量、分布及自身磷酸化状态的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缝隙连接重构与电重构和自主神经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仅仅应用以缝隙连接为靶点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能是不够的.......
作者:胡笑容;江洪 刊期: 2007- 03
-
炎症和心力衰竭
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面,心力衰竭病人炎症因子常过度表达,其通过影响心肌收缩力,引起心肌肥大,诱导心肌 凋亡、纤维化,促进心脏重构等作用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而且炎症因子预示着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抗炎将是极有希望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措施.......
作者:周素平;杨成明 刊期: 2007- 03
-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右心室功能是心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中,二维超声已经用于右心室功能的评价.一些新的技术包括组织多普勒、应变率成像、实时三维超声和造影剂超声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作者:田庄;方理刚;方全 刊期: 2007- 03
-
迷走神经兴奋与心房颤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心房颤动和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房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类似,包括心房不应期缩短,不应期离散度增加、传导速度减慢以及引发肺静脉处快速电活动等,但其具体机制不同;同时心房颤动与迷走神经兴奋间又存在相互影响,所以深入研究心房颤动与迷走神经的关系对加深心房颤动的认识及指导心房颤动的治疗很有意义.......
作者:程晋芳;王玉堂;单兆亮 刊期: 2007- 03
-
心室电重构与临床
研究表明,心室电重构通过离子重构、Na+/Ca2+交换体重构等机制产生相关临床症状,如心律失常等,同时,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等也能引起心室电重构.鉴于其产生机制及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人们已开始探讨不同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利芳;王安才 刊期: 2007- 03
-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2receptor,AT2受体)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主要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作用,如调控血压、抑制心肌肥厚及纤维化、抑制血管重建、保护心功能等心血管效应.但尚存在一些研究不支持以上结论,这可能与AT2受体数量及功能在不同个体、组织类型、病理生理状态下存在差别有关.......
作者:李莹;李晓晖;黄志军;袁洪 刊期: 2007- 03
动态资讯
- 1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2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及无创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 3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 4 巨噬细胞集落因子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进展
- 5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6 膜连蛋白V和乳凝集素与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的关系
- 7 醛固酮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 8 B类I型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 9 脂肪源性干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 10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诊疗及高危因素分析
- 11 醛固酮拮抗剂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 12 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13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交互作用
- 14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心电图诊断
- 15 MicroRNAs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16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时后备除颤功能的必要性
- 17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
- 18 静息心率与血管内皮功能
- 1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 20 VVI起搏术后心房颤动与心钠素和室房逆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