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17年第3期文章
  • 组蛋白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转录后与DNA结合的蛋白的修饰,而不是DNA序列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表观遗传因素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其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表观遗传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表观遗传调节机制,尤其是组蛋白修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总结并讨论......

    作者:白俊彩;张文 刊期: 2017- 03

  • 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包积液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以导致右心衰竭及死亡的危重病.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包积液病死率高,但关于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包积液的数据相当匮乏,其治疗方案也富含争议.现总结目前的数据,以促进对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包积液的研究.......

    作者:彭方琴 刊期: 2017- 03

  • 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诊断和监测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治疗和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其调脂和心血管保护作用明确.在临床应用中,他汀类药物所致肝酶异常屡见报道,尽管当前普遍认为他汀类药物应用安全可靠,轻中度的肝酶升高不是他汀类药物停用指征,而在真实世界中,他汀类药物所致肝酶异常严重影响着患者依从性,临床工作者制定临床决策时仍然充满困惑.因此,现归纳综述新近关于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相关研究,以期对临床实践作为参考.......

    作者:高海洋 刊期: 2017- 03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作用中的利与弊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尽管目前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可重新打开堵塞的冠状动脉,为缺血区域的再灌注提供良好的机会,但梗死后重构的出现导致心肌结构发生不利重构,终导致心力衰竭.在心室重构的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上调,且在心肌细胞凋亡、纤维化和心肌肥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现主要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在心脏重构过程中的调节机制,为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提高心肌梗......

    作者:杜艳丽 刊期: 2017- 03

  • 三维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研究现状

    三维标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标测手段,因其独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中.随着对三维标测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和熟练掌握三维标测技术,其在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优势逐渐显露,现有研究显示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结合短暂X射线透视,可明显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X射线透视时间和曝光剂量,具有同样高的成功率,三维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展示......

    作者:张登科 刊期: 2017- 03

  • 对比剂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技术的发展,含碘对比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的1/3,被称为PCI“未被攻破的后堡垒”.由于CTO病变PCI用时较长,对比裁用量大,由此导致的对比剂相关并发症风险明显高于非CTO病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总体效果.因此,对比剂......

    作者:于建才;宋志远;刘天琳 刊期: 2017- 03

  • 托伐普坦在心力衰竭临床应用及关于水通道蛋白-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许多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传统的利尿治疗在终末期患者的应用往往效果欠佳.课题组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做过许多研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强、体液因子的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下丘脑-垂体系统的激活等.近年来随着水通道蛋白的发现,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精氨酸血管加压素V2型受体-水通道蛋白-2系统在心力衰竭水钠潴留中的作用日渐受到相关学者重视.而托伐普坦作为精氨酸加压素2型拮抗......

    作者:张佳雨 刊期: 2017- 03

  •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回顾与进展研究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病死率高,预后差,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主要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成为心力衰竭治疗发展史中的重要转折点.......

    作者:贾凌梅 刊期: 2017- 03

  • 肿瘤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会造成心肌损伤而可能增加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目前在肿瘤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预后研究及治疗进展等方面有新的研究成果.现对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彬浩 刊期: 2017- 03

  • 病毒性心肌炎中柯萨奇B3病毒对宿主直接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中柯萨奇B3病毒是常见的痛原体之一.病毒性心肌炎的经典发病机制包括病毒对宿主的直接损伤机制及免疫相关发病机制.随时代改变及技术手段的升级,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机制中出现许多新进展,他们以病毒蛋白酶、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凋亡及宿主miRNA为中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宿主对于病毒的作用往往呈现两面性,本文将对此进行阐释.......

    作者:仲娇月;李彩莹;梁雨亭 刊期: 201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