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P波变化对预测心房颤动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方法临床研究颇多,如Q-T间期离散度,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大多转律后易反复发作,部分转为永久性AF.近年来,国外学者力求探讨利用体表心电图和信号平均心电图来预测AF的复发或评估药物预防和治疗AF的疗效.本文仅就P波离散度(Pdispersion.Pdis)和P波大时限(Pmaximum.Pmax)在预测AF发作方面的作用,作......

    作者:唐源;王国干 刊期: 2002- 01

  • 血管紧张素Ⅱ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新观点:炎症机制

    1血管紧张素Ⅱ(AⅡ)致炎症问题的提出大量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理过程[1-3],临床研究发现心肌梗塞发生的危险性与血浆肾素活性有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缺失/缺失(D/D)基因型者较其他型者更易患心肌梗死,病理切片亦显示AS斑块中存在ACE,动物实验发现ACE抑制剂(ACEI)及AⅡ拮抗剂均有抗AS作用,提示RAAS参与了AS的发病过程.......

    作者:董波;黄定九 刊期: 2002- 01

  • β受体阻滞剂与心力衰竭

    1975年Waagstein等[1]首次对7例伴心动过速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Practolol取得良好效果.此后关于β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ReceptorRlokade,BARB)简称β-阻滞剂(BB)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良好效果.本文主要从生理、病理生理等方面对BB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以及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霞;王锡田 刊期: 2002- 01

  • 肾上腺髓质素与肺动脉高压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日本宫崎大学北村等[1]在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人的ADM(hADM)由52个氨基酸组成,在第16和21胱氨酸之间有由二硫键形成的环状结构和C末端的酰胺结构,其主要活性片段是羧基端的(13~52)肽段,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以及胰淀粉样肽(amylin)有轻度同源性.......

    作者:吴娜;傅增泮 刊期: 2002- 01

  • 高血压病的基因治疗

    多年来,高血压病的治疗一直依赖于药物,但现有的降压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严重的副作用迫使部分病人放弃治疗[1].由于高血压病为终生性疾病,有效的降压治疗必须每天服用降压药,这也使部分病人难以坚持治疗[1].而且据调查仅有20%~35%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

    作者:胡咏梅;李法琦 刊期: 2002- 01

  •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血管的选择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历史可上溯到1910年,AlixisCarrel设想可以通过降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来治疗心绞痛.自1967年Favaloro成功地施行了第一例隐静脉旁路移植术至今,CABG已成为成人心脏外科常见的手术,并且趋向于高龄、高发病率、低心功能、多支病变以及再手术,这就需要更好的心肌保护,更高的手术技术和多种旁路血管的选择.......

    作者:王敏敏;刘志勇 刊期: 2002- 01

  • 心脏阿片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人们早已知道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OpioidPeptide,EOP)的存在,并已认识到其在中枢镇痛、心血管功能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中枢水平.随着研究发现除中枢外,心肌细胞膜和血管壁存在大量以阿片肽k受体为主的阿片受体系统(包括k受体和δ受体),心脏亦可合成EOP,提示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自分泌调节作用[1].心血管系统EOP与阿片受体可能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陈迈;裴建明;李兰荪 刊期: 2002- 01

  •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冠脉损伤后重构及再狭窄中的作用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术后3~6个月内的高再狭窄率(30%~50%)严重影响了其临床的有效应用.关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目前认为再狭窄可能是新生内膜增生和不利的血管重构共同作用的结果[1].血管外膜过去被认为是无活性的,近来研究发现冠脉损伤后伴随有外膜的激活[2,3].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scularadventitialfibrobla......

    作者:张力;朱建华 刊期: 2002- 01

  • β肾上腺素受体与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

    自从发现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后,其生物学作用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研究表明:β肾上腺素受体(β-AR)激活与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这一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病理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刘亚平;徐标 刊期: 2002- 01

  • 血管转基因与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

    血管转基因对各种血管疾病治疗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基因治疗也是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RS)防治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血管具有的:(1)血管内膜表面积较大,转基因易于完成;(2)结构相对简单,各层细胞相对单一,可相对特异表达;(3)转基因在局部有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效应等特点,使血管成为转基因研究和应用的良好靶器官[1].本文将对血管转基因一般原则、方法、转基因作为RS研究及基因治疗工具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平;何国祥 刊期: 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