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有实验表明贫血经常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在这些患者的贫血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时,能观察到其心功能和症状明显改善.过去我们认为EPO特异性作用于造血细胞,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几种非造血方面的作用,包括抗凋亡作用、促血管生成作用,这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些发现表明EPO在校正血红蛋白水平作用之外可能对心血管病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国胜;杨跃进 刊期: 2006- 01

  • 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虽然心房颤动的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仍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它高效、安全,近年来,为使其效率进一步提高,现就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综述.包括:(1)电极板的位置、数量:多数研究证实前-后位置复律优于前-前(侧)位置,表现在复律的成功率高、用电量低上;还可应用X线透视以优化电极板的位置,使其尽可能包绕心房肌,以此来提高复律成功率;另外,同时应用2台体外除颤器的更高能量......

    作者:李佳;葛海龙;富路 刊期: 2006- 01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作为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其作用广泛,它涉及脂质和脂蛋白代谢,葡萄糖代谢,细胞增值分裂和凋亡.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王显红;陈明 刊期: 2006- 01

  • 血管损伤修复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炎症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蛋白水解酶,引起白细胞黏附、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和重构.炎症在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以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各种炎症介质在血管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的新进展.......

    作者:白谊涵;李玉明 刊期: 2006- 01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血管疾病

    新近研究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作用广泛的细胞保护剂,体内许多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它可以减轻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使其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玉伟;李法琦 刊期: 2006- 01

  • 原发性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研究进展

    高血压可以导致并加重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又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现综述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在高血压治疗中改善内皮功能的思路.......

    作者:王林华;陈明 刊期: 2006- 01

  • 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的重要病理基础.蚀损斑块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病理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斑块表面大面积内皮细胞脱落和血栓形成.目前有关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罕见.近年的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因此,内皮祖细胞可能参与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或对其有治疗作用,此方面研究国内外未见,值得探讨.......

    作者:陈玉国;徐峰;张运 刊期: 2006- 01

  • 内皮微粒与心血管疾病

    内皮微粒(EMP)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微小囊泡状物质,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和膜内容物组成.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均有EMP含量升高的表现.在心血管疾病(CAD)的发生过程中,EMP通过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与血小板形成聚合物可促进血栓和纤维蛋白的形成;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结合并对中性粒细胞产生趋化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削弱Ach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这些......

    作者:田海军;黄佐;吴宗贵 刊期: 2006- 01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房颤复律后容易反复发作,部分转为永久性房颤.积极地控制房颤,不仅在于消除患者心悸等不适症状,而且对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对房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预防房颤,可望成为控制房颤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陈剑飞;黄岚 刊期: 2006- 01

  •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生化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症疾患之一,它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血清生化标志物凭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实验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程丽娟;富路 刊期: 200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