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运动员心脏
1历史发展瑞典临床学家Henschen在1899年首先描述。一些学者喜用运动员心脏征侯群(Athleticheartsyndrome)。Henschen通过叩诊认为心脏增大是基于扩大和肥厚基础上的。Bramwell(1931)用心音图发现S1延长,在马拉松运动员可听到舒张期杂音。Keys等(1938)用x线透视发现运动员心搏有力。Reindell(1984)用x线,确认心脏增大,并称为调节性心脏增......
作者:杨胜利;何秉贤 刊期: 2001- 03
-
P-选择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血栓形成在心血管疾病中,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对血液中反映凝血功能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作为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均能提供有益的帮助,且对指导抗凝及预防心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水华;杨成悌;辛楠 刊期: 2001- 03
-
高血压某些进展与趋势
过去30年高血压在病原学,诊断,分类,治疗等方面都有巨大进展,澄清了许多问题,使防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认识,其集中体现是JNCVI,1999WHO/ISH及中国(1999,10)等三个高血压指南的发表,但在高血压防治飞速进展的同时,又出现不少新问题,如心衰与终末期肾病的增加,JNCVI某些概念的明显过时,对高血压的评估及治疗趋向更全面、平衡,下面就近年关注的某些动向,简扼评述。......
作者:张廷杰;阎亚非 刊期: 2001- 03
-
治疗收缩性心衰药物的再评价和新研制药物的临床试验及评价
目前认为治疗收缩性心衰的有效药物应具有下列条件[1]:(1)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消除内脏郁血的症状和体征及外周水肿,提高运动耐力);(2)减少因心衰加重或其它心血管并发症的住院率;(3)延长病人生存时间。近20年来,尤其近10年来,根据上述治疗收缩性心衰药物的必需条件,按照循证医学的模式,对已有的常用药物和新研制的药物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或研究,进行评价、再评价。......
作者:苏哲坦 刊期: 2001- 03
-
心血管疾病的时间生物学与时间治疗学
众所周知,心血管系统诸多生理指标及心脏事件(如心率、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均呈一定的昼夜分布节律,即在24小时中表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心血管系统的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就是为研究心血管系统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生物节律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的研究目的则在于依照某些病理性生物节律来调整投药时间、投药剂量、及药物作用强度[1]。近年来,国外学者在......
作者:郭艺芳;宋光耀;张志曾 刊期: 2001- 03
-
Brugada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1]首先报导一组因特异性室速(VT)导致猝死的患者,其体表心电图(ECG)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病征,而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其临床意义在于患者有多源性室早及持续性VT、室颤(VF)而致死亡。近年来,世界多个国家均有报导,发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尤其在日本和泰国,已成为青年人猝死主要原因[2]。我国目前已报导3例[3-5]。......
作者:唐源;王国干 刊期: 2001- 03
-
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高血脂和糖尿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仅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作一阐述。......
作者:李秀昌;胡燕燕 刊期: 2001- 03
-
胺碘酮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胺碘酮(A)自60年代被用于扩张冠脉治疗心绞痛到70年代发现其强有力的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并用于临床,近年来,A在心肌梗塞及心衰猝死高危人群的应用研究,证明其有降低死亡率的效益[1-5],也有资料显示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独立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6],使得人们对A的电生理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认识仍需拓展。已有资料表明,A有着较强的冠脉扩张作用及很低限度的负性变力效应,并表现为轻度非竞争性抗交感作......
作者:吴伟利;傅向华 刊期: 2001- 03
-
起搏预防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及心房颤动(房颤),临床较常见,呈反复、交替、频繁发作。这一方面可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可使心房发生电重塑(electricalremodeling)及收缩功能障碍。这些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形成恶性循环。多数患者终将演变成永久性房颤,使心功能明显减退,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影......
作者:吴立荣;郭继鸿 刊期: 2001- 03
-
心肌肌钙蛋白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代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为急性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不同程度的阻塞[1]。其结局和治疗措施不同,但是其临床诊断和预后分级常很困难。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是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
作者:齐志宏;刘振元 刊期: 2001- 03
动态资讯
- 1 血管健康管理
- 2 内源性一氧化碳与高血压
- 3 006 C-反应蛋白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 4 二尖瓣成形术
- 5 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
- 6 肠道菌群与血管内炎症
- 7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与病毒性心肌炎
- 8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研究进展
- 9 血管紧张素-(1-7)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 10 细胞性心肌成形术研究进展
- 11 高密度脂蛋白——重要而又尚未攻克的靶点
- 12 011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疗效荟萃分析
- 13 045慢性心力衰竭评价中的唾液内皮素浓度
- 14 脑利钠肽的临床应用进展
- 15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 16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诊断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 17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研究进展
- 18 植物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
- 19 兰尼碱受体2调节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 20 雷诺嗪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