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0年第1期文章
  •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早在1967年,Likoff等[1]报导15例患者,年龄30~53岁,表现为心绞痛(9例为劳力型,6例为不稳定型),服用硝酸盐类药物可以缓解,运动心电图及心绞痛未发作期的安静心电图均示心肌缺血,但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肺动脉嵌楔压和心输出量均正常,当时他们曾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冠心病.同年稍后,Kemp等[2]分析一组50例患者,其中女性31例.患者中35例为不典型心绞痛,冠脉造影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肖红;吴兰兰;杨奇 刊期: 2000- 01

  • 心肌顿抑的心电学标志

    1心肌顿抑的概念和分类1982年,Braunwald及Kloner[1]提出了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nning)的概念,系指短时间的心肌缺血不发生坏死,但引起的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变在再灌注后需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才能恢复正常,顿抑心肌恢复功能所需要的时间依缺血时间长短而异.这种再灌注挽救的但处于缓慢功能恢复的存活心肌称顿抑心肌.其特点是:(1)发生于可逆性缺血(2~20分钟)再灌注后;......

    作者:唐强;阎文泰;魏太星 刊期: 2000- 01

  • 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KATP通道的特性和作用

    Noma于1983年首次在心脏中发现KATP通道,随后相继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等组织中发现有这些通道的存在[1].此通道的共同特征是可以被二磷酸核苷酸(NDPs)例如二磷酸腺苷(ADP)、尿苷-5'-二磷酸(UDP)、二磷酸鸟苷(GDP)等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KCOs)所激活,被磺酰腺(SU)类药物所抑制,例如优降糖和三磷酸腺苷(ATP).由于VSMC膜KATP通道的......

    作者:冯力;刘伊丽 刊期: 2000- 01

  • 高血压病左房构形及功能变化的超声研究进展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是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早期征象,它发生在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之前[1,2].继有创性检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以后,二尖瓣和肺静脉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广泛被用于无创性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近年来,高血压病左房构形和功能的变化已引起心脏病学界的广泛兴趣.本文就高血压病左房构形和功能变化的超声表达及其在心脏早期损害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朱向明;章辉;赵振东 刊期: 2000- 01

  • 显性预激间隔旁道体表 12导联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标准

    自射频消融(RFCA)根治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开展以来,体表心电图与旁道(AP)定位的相关关系有多篇报道[1-11],尤其是对左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高,左侧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可接近心内膜标测水平达98%[12],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不及左侧游离壁高,仅达92%[13],但左右间隔AP体表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难度大,定位准确率低,根据Rodriguez和Epstein......

    作者:田福利;杜日映 刊期: 2000- 01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预防PTCA后再狭窄的前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约有30%~50%的手术成功者于术后3~6个月内出现冠脉再狭窄[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的再狭窄药物预防研究,发现了众多的预防实验性动脉再狭窄的药物,但用于临床均未能降低再狭窄率.冠脉内支架虽然可预防弹性回缩而降低再狭窄率,但因不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

    作者:刘启功;陆再英 刊期: 2000- 01

  • 人类高血压与内皮功能

    1865年生理学家His首先提出内皮(Endothelium)这一概念,其研究历史可概况如下:1976年Vane发现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前列腺素I2(PGI2),1980年Furchgote首先提出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的概念.1987年Palmer和Lgarro提出EDRF为一氧化氮(NO)样物质,并发现左旋精氨酸(L-Ar......

    作者:王宏宇;李志明;张维忠;龚兰生 刊期: 2000- 01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内皮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内皮功能损伤的因素很多,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发的内皮功能障碍加速AS的形成,增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心肌梗塞,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作者:徐雅琴;张钧华;唐朝枢 刊期: 2000- 01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及时地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MI的近晚期预后[1].早期有效地应用溶栓药物可使住院死亡率降至10%~12%,为非溶栓治疗死亡率的1/3.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已显示出溶栓治疗的明显益处.但溶栓治疗也有其很多限制.现将目前改善AMI预后的新治疗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崔亮;魏妤;胡大一 刊期: 2000- 01

  • 心电高频信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常规心电图是应用电磁热笔式的心电图机描记的,其频响范围一般约1~40Hz左右,精密一点的心电图机也不超过100Hz,即只能描记心电的低频信号,10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却被滤去而不能反应出来,因而失去许多对心脏病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心电高频信息是指频率大于100Hz的心电成分,心电高频成分对心脏病尤其是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已逐渐引起心血管临床工作者的注意,高频心电图正逐渐成为又一无创性心脏病检查的新方......

    作者:刘恒亮;单新中;阎文泰;魏太星 刊期: 200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