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红细胞与血小板的L-精氨酸/NO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
研究发现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就是一氧化氮(NO),许多研究证实NO在心血管系统种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管及循环中许多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及血小板均有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系统,L-arg/NO系统功能紊乱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研究显示了它们对心血管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红细胞和血小板L-arg/NO途径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作者:王荣花;张宝娓;唐朝枢 刊期: 2003- 04
-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先进而有效的手段,在近20多年中已取得迅速发展.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术中及术后的死亡率和紧急冠脉搭桥术逐渐减少,但术后心肌损伤仍是常见并发症.在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期,PCI术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酸激酶(CK)的升高曾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并且对预后无价值.然......
作者:鲁静朝;崔炜 刊期: 2003- 04
-
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关免疫尤其是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ACS局部炎性细胞参与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在AC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细胞因子的特征及其与ACS的关系.......
作者:陈浩;王晓明;李源 刊期: 2003- 04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甲基精氨酸是由含甲基化精氨酸残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衍化形成的.它可分为单甲基精氨酸(L-NMMA)和二甲基精氨酸(Dimethylarginine),后者包括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ylarginine,ADMA)和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ymmetricDimethylarginine,SDMA),其中L-NMMA和AD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
作者:秦俭;陈运贞 刊期: 2003- 04
-
内皮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VEC)为衬贴在血管腔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不仅起屏障作用,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和免疫反应,被人们称为体内大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由于VEC的解剖位置处于一个易损的功能性界面,其功能容易发生紊乱,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内皮功能紊乱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治疗和预防与其相......
作者:孙斌;李来生;郑延松 刊期: 2003- 04
-
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CVs)形成是慢性或反复心肌缺血继发的一种代偿机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冠脉血流储备,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后的死亡率,对冠脉狭窄病人有着重要的功能和预后价值[1],但临床上常发现不同病人的冠脉病变后,心肌CCVs的建立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2型糖尿病(DM)合并冠脉病变后,CCVs的建立明显不足[2,3],和非DM相比,DM发生冠脉事件后,死亡率增加3......
作者:李书国;曾秋棠 刊期: 2003- 04
-
p27蛋白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非手术方法.然而,术后3~6个月高达30%~50%[1]的再狭窄率严重影响了PTCA的远期疗效.近10年来,全球针对再狭窄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再狭窄的有关发病机制逐渐被了解.P27蛋白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而有效地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现就P27蛋白在再狭窄中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作者:石永英;陈畅;张元春 刊期: 2003- 04
-
涂层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支架治疗后的缺血事件复发与ISR有关.目前配合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剂及局部放射疗法等对ISR有所改善,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ISR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阐明,许多心血管病医生,尤其是介入心脏病医生寄希望于--涂层支架.即把能够抑制术后再狭窄的物质(包括药物、抗凝剂......
作者:王敏;张承俊;崔连群 刊期: 2003- 04
-
高血压与大动脉重构
随着无创检测大动脉技术的不断完善,对大动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大动脉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对大动脉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999年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发表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加强对脉压和大动脉弹性指标独立预后意义的研究是今后高血压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作者:孙瑄;张代民;戎顺水 刊期: 2003- 04
-
多部位起搏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理学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使采用佳的药物治疗也阻止不住心力衰竭(HF)进行性加重,5年死亡率高达50%[1].针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人们也提出了多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其中,永久性埋植人工心脏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心肌成形术的确切价值亦在研究观察之中;而心脏移植无疑是晚期HF治疗的佳选择,但该项技......
作者:雷新军;张葳;马爱群 刊期: 2003- 04
动态资讯
- 1 特殊心房起搏程序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 2 肾动脉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
- 3 010 应用新的机械吻合连接装置替代大隐静脉-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手工缝合术
- 4 血管新生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5 血管钙化的调节机制
- 6 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 7 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8 发生孤立性心房颤动的风险评估
- 9 CYP2 C19:氯吡格雷代谢的关键酶?
- 10 未来治疗的新领域——内皮祖细胞
- 11 血管成形术后纤溶系统与再狭窄和PPARγ的关系
- 12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提高血流切应力与血管内皮功能保护
- 13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 14 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 15 巨大倒置T波预测冠心病
- 16 炎症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 17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研究进展
-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 19 他汀治疗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 20 脉压测量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