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7年第3期文章
  •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与心脏肥大研究进展

    心脏肥大是心肌细胞对高血压、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临床疾病的一种基本应答,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中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是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上游激酶,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心脏肥大的发生也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邱敏;马康华 刊期: 2007- 03

  •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低钠血症治疗的进展

    低钠血症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严重表现,通过限制水摄入,补充钠盐和利尿等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排水利尿剂,能促进肾集合管自由水的排泄,同时能维持血循环中钠和其它电解质浓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能进一步使血管扩张,减少容量超负荷和纠正低钠血症,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莉;缪东培;徐军 刊期: 2007- 03

  • 医源性胰岛素的心血管非治疗作用

    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使用大剂量外源性胰岛素,以获得接近正常血糖浓度的糖尿病患者,尤以2型糖尿病伴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者常见.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浓度胰岛素的心血管非治疗作用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现对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的心血管非治疗作用进行综述,并总结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靳海斌;王旭开 刊期: 2007- 03

  •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研究进展

    详尽论述了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建发生机制及研究进展,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内皮素受体、心血管调节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四种血管活性物质在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刘超;张翔;刘福生 刊期: 2007- 03

  • 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心脏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造成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心力衰竭中各种诱导凋亡因素如何介导信号凋亡通路还不清楚.针对凋亡发生的各个环节的各种防治方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心力衰竭防治的新途径.......

    作者:王俊红;何燕;韩明华 刊期: 2007- 03

  • 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和心理障碍发病率的增高,两者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心理障碍在EH的病因、病情发展和治疗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晓丽;毛家亮 刊期: 2007- 03

  • 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进展

    现介绍心肌致密化不全在发病机制、病理学、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及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并总结了国内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乐伟波;曾和松 刊期: 2007- 03

  •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经射频导管消融的进展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功能恶化、猝死、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近年来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在应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经心外膜标测和消融室性心律失常和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等方面有很大进展,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经射频导管消融已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大鹏;王祖禄 刊期: 2007- 03

  • 室性早搏与心室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的病例选择

    室早、室速/室颤常有共同的起源和病理基质,是相互联系与动态演变的统一体.消融与否,不取决于其发病形式,而取决于其病因、症状和预后的严重性.消融方法无固定的模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以追求简单、安全、高效和对正常组织损伤小为原则.目前消融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室早/室颤的基础疾病和起源部位.特发与病变局限的室早/室颤,消融效果好,病变广泛或进行性发展的室早/室颤,消融效果有待提高.起源靠近心内......

    作者:郭成军;刘兴鹏;方冬平 刊期: 2007- 03

  •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常出现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且危害性大.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复杂类型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又与心衰患者的猝死发生密切相关.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治疗时除基础疾病的治疗、心衰本身的纠正外,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有其特殊性.现介绍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临床意义、各种检出......

    作者:陈明龙 刊期: 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