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4年第5期文章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信号传导调控及其研究进展

    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的迁移和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行术(PTCA)术后再狭窄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受蛋白激酶C、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激动蛋白激酶等多种信号传导通路调节.本文就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及其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荫涛;汪培华;汪道文 刊期: 2004- 05

  • 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FDP为糖代谢过程重要的中间产物,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细胞外Ca2+浓度,减少组织过氧化,抑制心律失常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该文针对FD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

    作者:刘福林;周玉娟;武变英 刊期: 2004- 05

  • 致炎性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病理及临床意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HF的病理学改变,不仅表现为心肌工作细胞的减少,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异常,而且表现为多种细胞因子生成及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本文重点介绍CHF中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奇;燕纯伯 刊期: 2004- 05

  • 027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合用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心力衰竭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西方国家常见死因之一,血栓是CHF常见并发症,严重CHF病人每年中风危险率以4%的速度增长,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新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能减少中风、心肌缺血、心血管死亡发病率,对CHF病人,ADP受体拮抗剂是否抑制血小板功能不很清楚,本文对CHF伴血小板活性增强病人合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特性进行了评估.......

    作者:李小清;罗俊 刊期: 2004- 05

  • 026 空腹血糖水平对冠状动脉疾病伴有或没有糖尿病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死亡率的影响

    糖尿病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死亡率.但空腹血糖水平(FG)<126mg/dl(3.3mmol/L)的CAD患者危险程度如何尚不明确.此项研究由1612名自1994.12~1998.12连续在LDS医院(SaltLakeCoty,Uta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参加正在进行IHC(intermountainheartcollaborative)研究的CAD患者组成.参加者没......

    作者:李小欢;任群 刊期: 2004- 05

  • 024 应激与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严重性由于约1/3的病人首发表现为猝死的事实而增加,而努力在其发生之前预防梗死已促进了一个研究心肌梗死(MI)的触发因素,心律失常和猝死的研究领域.......

    作者:益西巴珍;罗雪琚;唐炯;燕纯伯 刊期: 2004- 05

  • 025 首次前壁心肌梗死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左室血栓形成的联系

    左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尤其是前壁Q波形AMI室壁瘤形成时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大多数血栓形成于AMI后2周内.血栓形成的确切机制未明,推测AMI后,表现为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炎症反应增强可能与左室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邓万俊;郭之慧 刊期: 2004- 05

  • 02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或常规降脂疗效比较

    如众所知,他汀类药物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然而,目前关于心血管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佳靶目标值,以及进一步强化降低LDL-C可否增加裨益作用均未清楚.本文就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或常规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可能差异进行了分析.......

    作者:袁志敏;刘运德 刊期: 2004- 05

  • 029 综合医疗机构与医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间生存率的差别

    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HF)住院患者的生存率已较明确,但未加选择的,普通的开业性综合医疗机构诊断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ingeneralpractice,GP-HF)患者的生存率尚不太了解.普通的开业性综合医疗机构在诊断HF时标准可能过宽,因此,GP-HF与医院治疗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inhospital,医院-HF)或临床试验中HF患者的生存率也许存在一定差别.由于大......

    作者:沈慧;曾朝荣 刊期: 2004- 05

  • B型利钠肽:心肌缺血中的好预兆吗?

    利钠肽家族由大量结构相似但遗传特性不同的多肽介质组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当人体受到生理和病理刺激时由不同的组织释放.所有的肽均有一个以17-氨基酸二硫化物环为基础的核心,以便受体识别发挥其生理功能.早在1956年就发现心房能分泌一种颗粒,直到1981年deBold等才描述了心房利钠肽(ANP)的生理特性,其后又发现了其他一些利钠肽,包括主要存在于心室肌的B型利钠肽(BNP),和主要......

    作者:管芝;曾朝荣 刊期: 20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