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14年第6期文章
  • 大型哺乳动物体外心脏工作模型在心血管疾病可视化诊疗中的应用

    体外心脏工作模型在心血管疾病的精确诊断以及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视化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具有较高基础研究和临床实用价值的重要可视化技术平台.现将综述大型哺乳动物体外心脏灌注模型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可视化应用及发展前景.......

    作者:丁戈琦 刊期: 2014- 06

  •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研究现状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与后天因素有关的离子通道疾病.新近的研究又发现了许多与发病相关的基因和细胞电生理机制,如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样基因、心脏传导延迟等.根据发病原因将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分为多种类型.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是部分猝死的真正原因.目前的治疗药物仍首选奎尼丁,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射频消融逐渐成为治疗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主要的手段和方......

    作者:段慧;郭良敏;李锐 刊期: 2014- 06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研究进展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仍很高.有研究提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起搏可能通过逆转正常激动顺序、延长QT间期和增加全室壁复极离散度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应评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明确是否同时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室电极.......

    作者:费翔 刊期: 2014- 06

  • 血液超滤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体液潴留是心力衰竭进展和发病的核心病理生理环节,是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减轻体液潴留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靶标.血液超滤技术可以安全而有效地清除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多余液体,已作为快速减轻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现就超滤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李双双 刊期: 2014- 06

  • 葡激酶研究进展

    葡激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新一代天然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高效的溶栓活性和纤维蛋白特异性.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是限制其临床使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现将从结构特点、溶栓机制、免疫原性及分子结构改造等方面重点介绍葡激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苟冶然 刊期: 2014- 06

  • 儿茶酚抑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儿茶酚抑素作为儿茶酚胺分泌及释放的抑制剂被发现,在体液水平上拮抗交感神经活性.在心肌梗死缺血-灌注过程中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的破坏和凋亡,使得心肌梗死面积受限,同时抑制心肌细胞挛缩.临床观察得出,冠心病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该类患者中儿茶酚抑素浓度升高以应对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

    作者:郑清文 刊期: 2014- 06

  • 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与心脏性猝死

    早复极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当具有早复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时称为早复极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患者10%可以检测到基因学改变,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与ST段抬高部位波及下壁和侧壁、抬高幅度≥0.2mV,具有心律失常或猝死家族史等相关.诊断需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Brugada综合征等,临床应注意心电图早复极与早复极综合征的区别和危险分层.对有心脏骤停史者应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异丙肾......

    作者:杨威;吴林 刊期: 2014- 06

  • MOGE(S)分类——心肌病表型-基因型对应分类方法介绍

    随着对心肌疾病认知的逐步完善,支持对心肌病采用遗传分类,这也是AHA和ESC分类的终目的.专家建议对心肌病从5个方面进行分类,包括形态功能特性(M)、累及的器官(O)、遗传模式(G)、明确的病因(包括详细的遗传学缺陷或其他疾病原因)(E),按照ACC/AHA分级(A~D)和NYHA心功能Ⅰ~Ⅳ级进行功能状态分级(S).功能状态的评估可由医生自行选择.这种针对5个方面进行描述的分类为MOGE(S)分......

    作者:刘雯 刊期: 2014- 06

  •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因检测

    自1995年发现遗传性心律失常第一个离子通道致病基因以来,心律失常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现了近30个致病基因和近千个致病突变位点.2011年,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发布了《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3年,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共同发布了《遗传性原发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1-2].目前发达国家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因检测已用于辅助......

    作者:浦介麟 刊期: 2014- 06

  • 长QT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常于青少年发病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迄今为止已发现20个致病基因.其中LQT1~3占约80%,致病基因分别为KCNQ1(IKs)、KCNH2(IKr)、SCN5A(Na),故关于基因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只筛查LQT1~3.在3个主要亚型中,目前研究多的是LQT2.主要涉及的机制有突变导致蛋白转运障碍、无义介导的mRNA衰减、翻译重启造成N端截短蛋白、影响PAS域蛋白折叠及与其......

    作者:李翠兰;王震 刊期: 201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