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7年第1期文章
  • 运动员猝死的发生和预防

    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发生心脏性猝死,虽不常见,但影响很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关注运动员的安全,预防运动员猝死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杨菊贤;卓杨 刊期: 2007- 01

  • 肥厚型心肌病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临床表现及预后极富多样性.该病患者的不良转归主要有:猝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房颤动所致的栓塞事件等.现就影响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赵航;舒先红 刊期: 2007- 01

  • 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因子,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目前,对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预测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作用、来源及调控、变化特点及检测方法和临床上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秀娟;王亚南;范侠;唐利龙 刊期: 2007- 01

  • 应变率成像的临床应用

    现综述正常心脏应变率成像表现和局部心肌缺血的特征;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可靠性;以及应变率成像结合负荷试验鉴别心肌不同存活状态等方面问题.......

    作者:段言峰;倪锐志 刊期: 2007- 01

  • 前列环素类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进展

    研究显示前列环素减少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前列环素类药物依前列醇、曲前列环素、贝前列环素、伊洛前列腺素均能降低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6min步行距离,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从而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作者:罗显元;张维君 刊期: 2007- 01

  •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炎症期的增高,伴随着血清脂蛋白的变化,可能是冠脉病变的炎症标记物,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洪娅丽;雷长城 刊期: 2007- 01

  •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现状

    肾动脉狭窄与进行性缺血性肾衰竭和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现在并无确定方法.现比较各种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内科药物治疗是各种治疗的基础,而且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目前的资料显示腔内治疗相比外科和单纯内科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一些特殊的病例,外科治疗仍然是很好的选择.介入治疗中一些新技术,如肾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及药物涂层支架在临床应用已有尝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作者:罗建方;黄文晖 刊期: 2007- 01

  • 血管病变研究新视角——动脉硬度、脉搏波和脉压

    动脉硬度用于反映弹性动脉壁的力学特征,动脉张力和结构的改变可增加动脉硬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测动脉硬度,其中脉搏波速度简单方便易于推广.脉搏波由左心室间断射血产生,沿动脉壁从中央向外周传导,遇到阻抗不匹配处可以发生反射.动脉硬度和脉压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动脉硬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倪永斌;李翠兰 刊期: 2007- 01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现状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病理机制涉及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水平.......

    作者:邱春光;卢长青 刊期: 2007- 01

  • 血管病变治疗与血管健康维护

    血管性疾病是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病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降低上述疾病导致的致死和致残后果,血管健康的维护和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极为重要.血管病变和功能障碍异常的早期检测是维护血管健康的前提.超声评价肱动脉的反应性是目前可靠的评价内皮功能技术,脉压增加是动脉僵硬度升高的信号;沿动脉树传导的脉搏波速度决定于传输动脉壁的特性,脉搏波速度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程度;......

    作者:王宏宇 刊期: 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