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39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87/R

邮发代号: 62-16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杂志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00年第5期文章
  • 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在西方国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常见的需住院治疗的疾病,人群中有2‰的年住院率[1].这种疾病的变化过程也是大,部分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很快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而另一些可能在24小时内恢复.且症状发作后头3个月心肌梗死的危险(15%~20%)及死亡危险(15%)都很高[2],所以近年对这种疾病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1999年8月FRISCI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结果的公布更明确了对UA患者的治疗策......

    作者:罗俊;刘运德 刊期: 2000- 05

  • 心脏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Behcet'sdisease;BD)是一种以广泛的血管炎及多系统受累为基本表现的疾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当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氏病(CardioBehcet'sDisease;CBD).随着对BD研究的深入,有关CBD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牟德华;倪新海 刊期: 2000- 05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现代诊断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HeartFailure;HDF)是指以心肌松弛性和顺应性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往往发生于收缩性心力衰竭之前,现已成为独立的临床疾病,约占整个心力衰竭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我国正在迈入老年社会的过程中,其自然发病率逐年增加[1-4].因而,正确诊断DHF已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中极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DHF的临床诊断及其技术、方法和标准作一概述......

    作者:葛志明;季晓平;张运 刊期: 2000- 05

  • 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LQTS)是一组有家族(显性/隐性)遗传倾向,以心室复极时间、QT间期延长,且易诱发室速(尖端扭转性室不速)、室颤和心性猝死的综合征,它包括少见的伴有耳聋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的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和较常见的不伴耳聋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的Romano-Ward综合征[1,2],LQTS也可能在发生,不伴有遗传性特征,LQTS一般都是在交感神经张力过高情况下发......

    作者:叶新和;骆秉铨;胡大一 刊期: 2000- 05

  • 内皮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

    目前已经知道覆盖于血管内表面的内皮不仅仅是分隔血液和血管平滑肌之间的一道简单的半透膜,血管内皮细胞还参于许多与血管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在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产生血管源性舒张因子(EDRF)、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前列环素等扩血管物质以及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缩血管物质,调节血管的张力,影响血小板功能和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凝血和纤溶的平衡等.当内皮功能受损时,血管活性......

    作者:马礼坤;顾统元 刊期: 2000- 05

  • 减慢心率药物的应用前景

    流行病的研究表明:人在休息时的心率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1].心率过高与各种影响心脏功能的因素有关,例如低氧、贫血,饮酒、缺乏锻炼等.人们在休息时的高心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升高之间的关联,显示在调整各种可变因素(性别、动脉压和饮酒等)后,休息时心率增高仍然在导致心脏病的过程中有着单独的作用[2].......

    作者:李艾宁;刘向群 刊期: 2000- 05

  • 生长激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虽然病因不一,但在心衰形成过程中均表现为心腔扩大、室壁张力增高,逐渐损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其中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目前内科常用的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适应心脏收缩能力的减退而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其收缩功能,正性肌力药物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善心衰症状却可能加速疾病的进程.近年来应用生长激素(GH)治疗心力衰竭......

    作者:赵世峰;沈洪;计达 刊期: 2000- 05

  • 044X综合症的临床、功能和形态学研究

    本文报道了X综合症的临床、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的研究结果.149例病人(男65、女85例),平均45±10.2(32~55)岁,冠脉造影正常或狭窄<25%并且无冠脉血流速度减慢.劳力型心绞痛功能分级Ⅱ~Ⅲ级76例,Ⅳ级25例.可疑心绞痛19例,16例记录为心痛.研究开始时12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诊断为急性心梗,25例不稳定型高血压.所有病人经冷刺激试验和过度换气试验排除血管痉挛,本组不包括糖尿病......

    作者:刘相星;苏哲坦 刊期: 2000- 05

  • 045慢性心力衰竭评价中的唾液内皮素浓度

    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血管收缩肽内皮素血浆浓度增高2~3倍,与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功能损害一致,为予后的独立标记.在CHF药物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浓度降低,死亡率减少.唾液中存在内皮素,并对已知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变的生理刺激有反应;直立位时浓度特异性增加.唾液中内皮素浓度高于血浆.作者探究CHF者中唾液中内皮素浓度是否高于健康者,内皮素浓度测定能否应用于诊断和评价CHF严重程度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标记......

    作者:杜军 刊期: 2000- 05

  • 036肿瘤坏死因子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临床免疫比较

    近几年来,在研究动脉硬化症的发病机理方面,血管壁损伤的免疫机制,被认为更有意义.本文的目的是根据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病程及免疫状况,来研究作为其内皮损伤标志的肿瘤坏死因子和威列布兰德(Bиллебpaнa)因子的活性.作者对34例年龄为32~72岁的缺血性心脏病男性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推荐,在分析疼痛症状和既往病史、静止心电图缺血改变、踏车测试阳性结果的基础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作了验证.......

    作者:吴荣 刊期: 2000- 05